北上洗牙幾耐做一次最啱?
呢兩年「北上洗牙」成為香港人週末行程之一,順便食個飯、行下商場,再做個超聲波洗牙,感覺夠曬抵玩又實際。不過,洗牙唔係做得多就好,時間點、頻率同跟進都要識揀。到底北上洗牙幾耐做一次先啱?以下用貼地角度同你拆解,等你可以更理性咁規劃口腔保健。
洗牙係乜?同深層清潔有咩分別
- 一般超聲波洗牙,即係清走牙齒表面嘅牙菌膜同牙石,順手拋光,幫你減少牙齦發炎、口氣同牙周病風險。
- 深層清潔(俗稱洗牙根、牙周刮治)主要針對牙周袋入面嘅牙石同細菌,通常要分區分次,適合牙周病患者,唔係人人都需要。
- 有人話洗牙會整薄牙齒、令牙縫變大,其實大多係清走牙石後,本身被牙石頂起嘅牙肉同牙縫「原形畢露」,初期可能覺得敏感,但屬暫時性,持續做好清潔會改善。
幾耐洗一次先啱?
- 一般口腔風險:每6個月洗一次,屬國際常見建議,夠平衡。
- 高風險人士(例:牙齦易流血、有牙周病史、煙酒習慣、戴牙箍、牙齒擠擁、控制口腔衛生比較吃力):每3至4個月覆診清潔。
- 低風險人士(口腔衛生好、牙石少、冇牙齦發炎):可9至12個月一次,但都要跟牙醫建議。
- 如果你好耐冇洗牙,第一次可能要分兩轉做,之後先拉返去6個月或3至4個月節奏。
北上洗牙前,要諗清楚乜
- 方便同跟進:洗牙唔只一次就完,有需要時要覆診。揀關口附近、交通方便嘅診所,或者固定返同一位醫生,醫療紀錄連貫啲。
- 衛生同規範:留意診所消毒流程、器械是否獨立包裝、是否有即棄用品。問清會否按你牙齦健康畀方案,而唔係千篇一律。
- 溝通:你可以用廣東話清楚表達敏感位、出血史、藥物過敏;若有長期病或曾做心臟瓣膜/植入物等,預先講明,需唔需要特別保護由牙醫評估。
- 檢查與記錄

:定期X光片對監察牙周骨位、蛀牙好有用。可要求診所把影像或報告電郵畀你,方便日後喺香港或深圳跟進。

洗牙前後小貼士
- 洗牙前:保持日常刷牙同牙線習慣;如近期牙肉好腫痛或發燒,先同牙醫商量安排。
- 洗牙期間:有少少酸軟屬正常,見到水霧同吸唾裝置算標準配備;如任何不適,舉手示意。
- 洗牙後:兩三日內牙齦可能較敏感,改用軟毛牙刷,手勢輕啲;每日用牙線或牙縫刷清走牙縫積物;可考慮無酒精漱口水;若流血明顯持續超過一星期,記得覆診。
- 敏感處理:用抗敏牙膏點擦敏感位置幾分鐘再沖洗,連續用兩三星期,多數會改善。
點樣衡量自己屬邊類人?
- 睇牙石速度:洗完牙三四個月已經積到硬硬一層、刷極都有口氣,多數屬較高風險。
- 睇牙齦訊號:經常刷牙出血、牙肉腫、食嘢會鬆動或口氣重,要加密清潔同治療。
- 生活習慣:煙酒、夜瞓、口乾(長期用藥)都會令牙菌膜黏附更快,建議3至4個月一洗。
北上定香港洗?重點在「持續」
老實講,無論北上洗牙定留喺香港,關鍵唔係地點,而係「規律加持續」。洗牙係預防牙周病嘅一部分,仲要配合:
- 每日兩次正確刷牙(2分鐘),配合牙線/牙縫刷
- 依風險做6個月或3至4個月檢查
- 必要時做X光監察牙周同蛀牙
- 有症狀(持續出血、牙肉退縮、鬆牙)要盡快求診
常見迷思快解
- 洗牙會傷牙?超聲波係震走牙石,唔係磨你隻牙;正規操作下安全。
- 洗牙可以令牙齒更加白?洗牙主要去汙垢,同美白唔一樣,但去咗牙垢之後,觀感自然會「乾淨白淨」啲。
- 口腔冇痛就唔使洗?牙周病前期好多時冇痛感,等到鬆牙先睇就太遲。
總結
想北上洗牙幾耐做一次最啱?簡單記住:大多數人6個月一次;牙周風險高就3至4個月;風險低可9至12個月。無論係深圳洗牙定香港洗,揀一間衛生可靠、溝通暢順、方便覆診嘅診所,建立長期紀錄,再配合每日牙線同正確刷牙,先係守護牙齦健康、預防牙周病嘅長遠之道。把握規律,你嘅口氣、笑容同牙齒壽命,自然會畀你回報。

